參考消息網2月27日報道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2月24日報道,母語是一個人最初學會的語言,通常是其身份認同的核心組成部分。它能讓人們與家人和朋友建立聯系,使其接受自己的文化和傳統。
但有沒有可能忘記自己的母語呢?譬如,當你移居到另一個國家或地區,開始說另一種方言或語言的時候。
語言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母語消退”,也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在母語方面的能力逐漸下降的過程,這或許是因為使用母語的頻率降低了。專家表示,在某些情況下確實有可能遺忘母語,尤其是對于移居到講不同語言的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幼童來說。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被跨國收養的幼童。例如,2003年發表在美國《大腦皮層》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韓國出生、3歲至8歲期間被法國家庭收養的兒童,到30歲時對韓語的理解能力,與從未接觸過韓語的法國本土人士相比并無優勢。
然而,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語言學教授勞拉·多明格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移居時年齡越大,保留母語的可能性就越大,因為你在母語方面已有較為堅實的基礎。她還表示,青少年或成年人因此不太可能遺忘大量的語法知識,比如如何構造過去時態。
事實上,研究表明,人們進入青春期后(女孩在8歲到13歲之間,男孩在9歲到14歲之間),受母語消退的影響會變小。這可能是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人們的大腦已經成熟,可塑性以及對變化的接受能力降低。
多明格斯稱,即便如此,母語中最容易在短時間內遺忘的還是詞匯。
舉例而言,假設你是一名以英語為母語的大學生,在西班牙留學一學期。多明格斯稱,你可能會發現,回國后,需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想起用母語表達某些特定短語或單詞。
不過,多明格斯強調,這并不意味著你完全忘記了這些母語詞匯。只是你的大腦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提取它們。這就好比需要在存放兩種不同語言詞匯的“文件柜”中進行檢索。多明格斯表示,一旦你完全重新沉浸在母語環境中,檢索詞匯的速度就會變快。
她補充說,在語言系統中,語法比詞匯更不容易被遺忘。
例如,在2023年發表于英國《語言學習雜志》的一項研究中,多明格斯及其同事發現,以西班牙語為母語、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人,在英國生活了超過15年之后,他們使用西班牙語現在時態的方式并沒有改變,而西班牙語的現在時態與英語的現在時態用法是不同的。
研究還表明,對于遺忘已經生疏的第二語言,也存在類似規律,這取決于你最初學了多少以及學了多長時間。英國愛丁堡大學發展語言學教授安東內拉·索拉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事實上,一旦重新接觸這門語言,你記住的內容可能會讓自己都感到驚訝。
她補充道:“從意識層面上講,我們可能覺得自己什么都忘了,但我們的大腦比我們更清楚?!?/p>
相反,患有癡呆癥等疾病的雙語者可能更容易混淆兩種語言,并恢復只使用他們的母語。后一種現象被稱為“語言回歸”,即使是在一生都使用雙語的情況下,這種現象也可能發生。(編譯/鄔眉)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