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9日報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月7日報道,德國魯爾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人平均每小時摸臉50次,或者一天多達800次。
尤利安·帕克海澤說,其中一些撫摸是有實際目的的,比如整理發型或揉揉疲勞的眼睛。但大多數都沒有明顯的原因。
帕克海澤正在研究觸摸對健康的影響,并在德國《科學大觀·心理學》雜志上發表了他的研究結果。
他解釋說,無意識地觸摸面部的行為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他說:“根據最近的理論,無意識觸摸面部的行為可以減輕壓力并幫助調節我們的情緒平衡。”
一般來說,觸摸可以促進健康。它可以緩解焦慮,減少悲傷,減輕疼痛,甚至降低血壓。
這不僅適用于與他人的接觸。在2021年進行的一項隨機對照研究中,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面對緊張的情況時,觸摸他人和觸摸自己都會對參與者的壓力水平產生影響。
那些被別人觸摸的人和那些觸摸自己的人隨后血液中的應激激素皮質醇水平都低于第三組未被觸摸的人。
順便說一句,不摸臉有時會更好——摸臉可能會導致感染的傳播——但這并不容易。
研究人員寫道:“主動避免摸臉以減少感染需要心力。”所以我們必須有意識地去做。
自我觸摸組的參與者并不總是選擇臉;有些人撫摸自己的手臂,或者把手放在胸前。但帕克海澤說,其他研究結果表明,在緊張或認知要求高的情況下,摸臉的行為尤其頻繁。
例如,德國萊比錫大學醫院保羅·弗萊克西希腦科學研究所的一組研究人員在2021年發表的一項系統綜述就證明了這一點。
研究人員說:“雖然關于自我觸摸的研究還很少,但這樣的證據表明,摸自己的臉可以緩解壓力。”
曾任美國聯邦調查局行為分析師的喬·納瓦羅在美國《今日心理學》雜志上解釋說,這種偏好的原因在于我們身體的解剖結構。
我們的面部分布著特別豐富的直接與大腦相連的敏感神經末梢。這些神經——尤其是第五對腦神經(三叉神經)和第七對腦神經(面神經)——使得面部的觸覺比身體其他部位的觸覺更快、更有效地傳到大腦。
輕撫臉頰或輕觸嘴唇會以閃電般的速度向大腦傳遞平靜的信號。這種即時效果至關重要,因為我們需要快速緩解,尤其是在緊張的時候。摸臉可以讓大腦平靜下來,幫助恢復內心的平衡。
納瓦羅說,它還能讓人知道他人內心正在發生什么,是否有人感到緊張和需要支持。
帕克海澤建議說:“所以下次你的伙伴或同事頻繁摸鼻子的時候,請順便問一下是否一切都好。”(編譯/王海昉)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