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形機器人空降深圳市大鵬新區,來到海邊看海。看到吹著海風、眺望海景的人形機器人,小朋友們心底一定涌起無數個猜想:它是在觀測陽光下海面的變化?是在記錄浪花的弧度?還是在細數海底的生物?
技術加速“進化”中國實力驚艷全球
室外連續攀爬134級階梯屬全球首例,展現前空翻特技屬全球首例,取得新突破的自主站立控制技術也屬全球首例……連日來,我國人形機器人技術不斷突破,在新賽道上搶占先機。難怪2025年被視為人形機器人的量產元年!
在今年春晚舞臺上,一款扭秧歌的人形機器人成為當晚“人氣王”之一。這款人形機器人在工程師的“調教”下,學會了跑、跳,甚至學會了后空翻等高難度動作。
這不,就在前幾天的北京首鋼園,一款人形機器人進行了一場約4分鐘的跑步訓練,全程步態穩定、姿勢自然,步速最高達每小時5公里。據研發人員介紹,這款人形機器人名為“夸父”,身高約1.6米、體重約45公斤。
別眨眼!再看這款人形機器人,它居然完成了全球首例前空翻!動作高速敏捷,不失優雅。觀眾直呼:“這彈力,被震驚到了。”
據研發團隊介紹,前空翻對機器人的動態平衡、瞬間加速和精準落地提出了極高要求。相比后空翻,前空翻的重心控制更復雜,角速度需求更大,機器人需在騰空時調整姿態、克服慣性,并通過傳感器實時修正動作軌跡。
人形機器人,也叫仿生機器人,它的形狀、外觀以及大小與人相似,并且可以模擬人跟外界的交互方式、動作、形態以及表情,也可以實現如人類一般的智能決策。
人形機器人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集成體現,也是未來產業的重要賽道之一。如今在我國,這些越來越“聰明”的人形機器人正加速從科幻奔向現實,有望成為普通人的得力助手。
越來越“聰明”的它將帶來更多驚喜
最近發布的一份全球人形機器人領域上市公司的百強名單中,我國有37家企業上榜。
人形機器人在今春全國各地刷足了存在感,多個省份都對人形機器人的未來產業做了重點布局。
北京市要重點培育人形機器人等20個未來產業,并提出想創辦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廣東、四川、山西等省份也都說要大力發展具身智能等未來產業。
近日,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正式發布由我國牽頭制定的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為各類養老機器人的產品設計、制造、測試和認證等提供基準。
工信部等七部門還印發了專門的實施意見,智能制造、家庭服務和特殊環境作業等領域有望首先應用人形機器人作業。專家們認為,以“服務”“助力”人類為主要發展方向的人形機器人產業,將催生多種新崗位。
當前,我國正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人形機器人將大有用場。技術成熟后,人形機器人能夠為老年人服務,包括提供日常輔助、健康監測和情感陪伴等。
而且,人形機器人的應用還有望將人們從簡單、重復性強、危險度高的工作崗位解脫出來。
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在許多剛需場景將會看到人形機器人的身影,在展廳擔任講解員、在工廠擔任質檢員、在餐館炒菜端茶、在家做保潔疊衣服……在我國,人形機器人已逐漸在多元場景展開應用,為今后走入日常生活打下基礎。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