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18日報道 據彭博新聞社網站2月16日報道,蘋果公司和元宇宙平臺公司將在另一個新興領域展開競爭:人工智能(AI)驅動的人形機器人。
14日,元宇宙平臺公司在這個新興領域占據了一席之地。它在其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實驗室硬件部門內部設立了一個新的小組,專門負責開發人形機器人技術。也許有朝一日我們會看到一款“元宇宙”牌機器人,但其近期目標是打造一個硬件制造商可以利用其進入這一領域的底層軟件平臺。
元宇宙平臺公司認為自己在市場上已占據優勢。該公司開發了用于混合現實的傳感器和計算技術。混合現實將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融為一體。該公司還有一個名為Llama的AI模型。該模型在業內已頗為流行。
元宇宙平臺公司認為,這使其擁有了打造機器人硬件的最佳基礎工具。該公司將開始為這個項目招募工程師,并認為未來幾年內能夠開始幫助其他公司將新的人形機器人推向市場。
但在該領域,元宇宙平臺公司并非孤軍奮戰。蘋果公司在機器人方面也有自己的打算,不過它很可能會采取不同的做法。這家iPhone手機制造商更喜歡掌控所有投入,比如硬件、軟件等,而且它正在開發一種能夠實現這一點的機器。這將是一款人形機器人,能突出蘋果公司的AI和緊密集成技術。
在蘋果公司機器學習部門內部有多個先進AI研究團隊。這些團隊專注于開發機器人技術。該公司內還有個家居硬件工程團隊對該領域感興趣。近期,蘋果公司計劃推出一種桌面裝置,將機械臂與顯示屏相連。這將是蘋果公司預計在今年發布的智能家居中心的高端版本。在移動機器人方面,該公司也在進行探索性研究。移動機器人類似于亞馬遜公司的“阿斯特羅”機器人。
蘋果公司的人形機器人還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問世,但最終它可能會成為特斯拉汽車公司推出的“擎天柱”機器人的競爭對手。據特斯拉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說,這款機器人今年將限量生產。他認為,該產品最終定價可能是3萬美元。
谷歌公司旗下的“深層思維”公司也一直在研究機器人技術。如果谷歌為這一新興類別開發出自己的軟件也就不足為奇了。
蘋果公司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它能否在AI領域追趕上對手。畢竟,如果其手機和平板電腦在AI領域不具競爭力,那它怎能制造出機器人呢?14日彭博社報道說,該公司最新的Siri功能遭遇障礙,可能會被推遲。如果蘋果公司確實希望成為機器人技術領域的重要參與者,那么它將面臨更大壓力,需要在AI領域重新站穩腳跟。
不過,蘋果公司花了十年時間開發自動駕駛汽車,這可能會帶來一些回報。去年該公司取消了這個項目,但從中汲取的一些經驗教訓將會派上用場。此外,科技行業似乎有很多人認為,人形機器人,而非自動駕駛汽車,將是AI領域的終極項目。兩者之間的區別在于,一個在城市街道上用車輪漫步,而另一個則用雙腿在客廳里穿行。核心技術大同小異。
對于人形機器人來說,問題不再是它們是否會出現,而是何時會出現。答案則是,比人們認為的時間更早。(編譯/胡婧)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