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wǎng)2月27日報道 據(jù)美國《紐約時報》網(wǎng)站2月25日報道,女性活得比男性更長,且差距明顯:在美國,女性預期壽命約為80歲,男性約為75歲。
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jīng)學教授德娜·杜巴爾說:“世界各地都明顯存在這種現(xiàn)象,在疾病、饑荒、疫病流行甚至挨餓時都是如此。”
但女性活得更長的原因很復雜并且不是很明確——而且女性活得比男性長并不一定意味著她們活得更好。南加州大學倫納德·戴維斯老年醫(yī)學學院副教授貝雷妮絲·貝納云說,與男性相比,女性的健康期(一個人健康生活的年數(shù))往往更短。貝納云說,在老年階段,女性一般比男性身體更弱。她們更容易出現(xiàn)心血管問題和阿爾茨海默病,特別是在更年期后,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年齡本身就是這些疾病的一個風險因素。
科學家試圖找到男性和女性以不同方式衰老的原因,希望延長兩者的生命和健康期。
杜巴爾說:“如果我們可以了解什么讓一種性別更有復原力或更容易出問題,那么我們就會有新途徑、新的分子認知,找到幫助一種性別或兩種性別都更具復原力的新療法。”
以下是他們迄今為止了解到的壽命差距原因。
遺傳因素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女性的XX性染色體(跟其他染色體一起攜帶我們的DNA)可能對壽命有影響,盡管目前還不清楚具體如何影響。比如,杜巴爾的實驗室2018年進行的一項研究查看了經(jīng)過基因編輯的實驗鼠,這些實驗鼠有不同的性染色體與生殖器官組合。
有兩個X染色體和卵巢的實驗鼠活得最久,其后是有兩個X染色體和睪丸的實驗鼠。有XY染色體的實驗鼠壽命較短。
杜巴爾說:“第二個X染色體上有防止實驗鼠過早死亡的東西,即使它們有睪丸。如果第二個X染色體上有某種噴灑青春之泉的東西又會怎樣呢?”
科學家尚未在人體上進行過這樣的檢測,但杜巴爾說我們與實驗鼠有同樣的激素和性染色體以及相似的生殖系統(tǒng)表明有可能在人體上獲得類似的發(fā)現(xiàn)。
研究這一課題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獸醫(yī)學院生物醫(yī)學副教授蒙特塞拉特·安格拉說,表觀遺傳因素——影響哪些基因顯現(xiàn)出來及如何顯現(xiàn)的環(huán)境或生活方式因素,比如氣候或長期壓力——可能也對壽命有影響,擴大或者縮小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差異。
激素影響
研究人員還研究了雌激素等性激素對壽命的影響,并對它們給免疫系統(tǒng)帶來的影響特別感興趣。貝納云說:“有可靠的數(shù)據(jù)顯示,至少在更年期前,女性免疫系統(tǒng)往往更好,更活躍,更能產(chǎn)生反應。”她說,一般來講,男性“往往對感染的反應要差得多”,這進而可能縮短他們的壽命;他們還比女性更有可能死于敗血癥。
2017年的一項分析認為更年期較晚(50歲以后)的女性比更年期較早的女性活得更長。當雌激素水平下降時(比如在更年期過程中),女性的免疫系統(tǒng)看起來會弱化。貝納云說,在罹患更年期之前不太常見的疾病方面,女性往往會趕上(或超過)男性。
生活方式
行為方式對壽命差異有重要影響。杜克大學老齡化與人類發(fā)展研究中心心理學家、高級研究員凱爾·布拉薩說,與男性相比,女性一般不太可能大量吸煙或飲酒——這些行為會大幅提高死亡率。
布拉薩說,女性還往往有更多“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像系安全帶或每年讓醫(yī)生體檢。他說,此外,女性還比男性更有可能進行社交,這讓她們可以免受社交孤立和孤獨的有害影響。2023年的一項分析發(fā)現(xiàn),她們還不太可能因吸毒過量或自殺而死亡。
外部因素
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社區(qū)衛(wèi)生科學教授村松直子(音)說,在更廣泛的社會層面,戰(zhàn)爭或槍支暴力等問題不成比例地影響男性。
在新冠疫情期間,男性的死亡率高于女性。研究顯示,他們更有可能從事讓他們接觸病毒的工作,比如食品制備或建筑,他們還更有可能無家可歸或被監(jiān)禁,這些都會影響死亡率。
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wèi)生學院環(huán)境衛(wèi)生科學副教授艾倫·科恩說,最終,所有這些因素組合到一起決定了壽命差距,“它們很可能以一千種方式發(fā)生”。
布拉薩說,即使我們可以控制一些因素,比如飲酒、吸煙和飲食,目前也還不清楚改變這些行為對壽命有多大的影響。
他說:“我們需要隨機控制試驗來把這些因素分開。”(編譯/楊新鵬)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