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3月1日報道 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2月20日刊發文章,題為《為什么雙語看起來確實可以延緩癡呆癥》,作者是海倫·湯姆森。文章摘編如下:
你會說外語嗎?學習另一種語言也許能夠延緩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類型的癡呆癥——而且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
使用雙語與能夠延緩癡呆癥最早關聯起來是在2007年。當時,加拿大約克大學的埃倫·比亞雷斯托克及其同事檢查了那些到一家記憶診所看病并被確診為癡呆癥的患者病歷。在他們分析的184人中,講兩種語言的人比只講一種語言的人出現癡呆癥狀要晚4年。
進一步的研究驗證了這些發現。不過,一些科學家質疑雙語是否只是其他生活方式因素的一個代表,比如家庭比較富有或者飲食習慣好等等。麥吉爾大學的納塔莉·菲利普斯說:“由于可能存在多重因素,事情變得不確定。”
此后,研究人員找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2013年,印度國家心理健康和神經科學研究院的蘇瓦娜·阿拉迪和她的同事發現,無論教育、職業、性別和移民狀況如何,雙語人群患癡呆癥的時間都要比單語人群晚5.4年。菲利普斯說:“講兩種以上語言的老年人對癡呆癥有明顯的抵抗力。這一點得到了反復驗證。”
至于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答案仍然不完整,部分原因在于人們可以使用第二種語言的方式太多。不過,最近的醫學影像研究讓我們對這件事情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菲利普斯說,這歸結為大腦的韌性,使用雙語似乎在三個方面帶來了幫助。首先,它能提高人的大腦儲備,或者說大腦的大小。如果假定與癡呆癥相關的認知缺陷出現在固定的損傷閾值上,那么大腦儲備水平較高的人在達到這一臨界值之前可以承受更多損傷。講雙語的人在大腦掌管語言的區域如額下回的神經元較多,在大腦掌管學習和情感的區域如基底核的體積也有所增加。
第二,使用雙語還有利于提高人的認知儲備,即大腦的效率和適應能力。認知儲備高的人在大腦萎縮的情況下可以利用不同的途徑獲取同一信息。菲利普斯說:“人的大腦儲備和認知儲備,就像是計算機的硬件優勢和軟件優勢。”
雙語被認為能提高認知儲備,部分原因在于兩種語言在大腦中的持續競爭。路徑的不斷切換加強了認知儲備的執行功能——包括決策、計劃和關注等一系列功能。
支持這一觀點的是,盡管認知功能沒有差別,但雙語者受阿爾茨海默病影響后,大腦萎縮區域較單語者更大。這表明最初他們的認知儲備要更高。
最后,使用雙語能提升大腦維護能力,這指的是在面對病理影響時大腦保持健康的生物過程。去年9月,菲利普斯的研究小組通過研究患有早期或晚期阿爾茨海默病的雙語和單語人群,證明雙語和大腦維護之間存在關聯。
研究小組在海馬體中發現了差異,隨著認知障礙的發展,雙語人群海馬體的萎縮較少。比亞雷斯托克說:“我發現這非常有趣,因為海馬體不是語言中心,而是主要的記憶中心。”
但在沒有疾病癥狀的情況下,單語和雙語參與者之間的海馬體體積并無差異。這表明,知道兩種語言有助于在發生損傷時維護海馬體,而不是事先增加海馬體的體積。
比亞雷斯托克說:“這一切說明,雙語改變了應對大腦日益受損的方式。雙語不預防癡呆,但能抑制病情。當雙語者最終表現出認知障礙時,他們的認知下降速度可能更快,但開始的時間會較晚。想象一下,在這段額外的時間里,家人能做些什么。”
如果你只會說母語,請放心,也許還不太晚。美國西北大學研究語言學的維奧麗卡·馬里安說,流利使用第二種語言與提供大腦的保護有關,但“成年后學習另一種語言仍對大腦健康有益”。
比亞雷斯托克說,使用第二種語言的時間越長越好。“你所做的是給予大腦巨大的刺激,底層邏輯是令大腦認識到艱難的東西對大腦有好處”。(編譯/林朝暉)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