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3月26日報道 據《日本經濟新聞》2月20日報道,佩戴在眼睛周圍使用的視覺數字終端產品的潮流正在變化。覆蓋面部的頭戴式設備市場增長停滯,而眼鏡型產品開始走俏。其背景原因是,在視覺數字終端產品領域,隨著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用戶不僅希望在游戲等娛樂場景,還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類產品,這種需求推動眼鏡型產品普及。
美國蘋果公司頭戴式終端產品Vision Pro今年2月迎來在美發售一周年。其銷售情況如何?
該產品以“提供魔法般的體驗”(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語)為賣點,具有創新性。它能將周圍的風景實時投射到頭戴設備內,用戶可以身臨其境般打游戲、看電影或做工作。由于集成了前沿技術,產品價格高昂。
這款產品獲得專業人士一定認可。在美國,不少大公司采購了Vision Pro。在醫療領域,它被用于外科手術的規劃和練習。在制造業,它被用于遠程繪制設計圖等業務。
然而,普通消費者對此并不感冒。“眼前展開一個全新世界,很有意思,但太貴了,也很重,不方便日常使用,性價比似乎也不高。”2月,33歲的工程師斯蒂芬在蘋果公司加州帕洛阿爾托門店試戴Vision Pro后如此評價。
蘋果公司未公布Vision Pro銷量,分析人士估測2024年銷量僅為約50萬臺。去年秋季,有報道稱,蘋果將停產現有機型,轉向功能精簡、價格親民的新版本。
并非只有蘋果公司面臨困境。索尼集團等公司也涉足頭戴式設備領域,但市場表現都乏善可陳。香港“對比法”技術市場研究公司分析稱,2024年該類型產品出貨量同比下降9%,2025年市場也缺乏增長動力。
相比之下,眼鏡型產品前景看好。據美國國際數據公司(IDC)統計,截至2024年12月,2024年該類型產品出貨量同比大增約150%。
引領市場增長的,是元宇宙平臺公司2021年9月推出的一款帶有知名太陽鏡品牌“雷朋”標志的眼鏡型終端產品。據“對比法”技術市場研究公司估計,截至2024年11月,該產品累計出貨量已達100萬副。
在東京必客家美樂有樂町店,眼鏡型終端產品XREAL One今年1月發售后,僅兩天就售罄。這款產品由中國初創企業XREAL生產,售價69980日元(約合470美元),重量82克,可連接電腦或智能手機,在鏡片內側的高分辨率顯示屏上顯示圖像。
XREAL于2017年在北京成立,2022年2月推出面向消費者的終端產品。截至2024年初,其出貨量累計達約35萬副。
頭戴式設備與眼鏡型產品在市場表現上的差異,主要源于用途不同。以沉浸式體驗為賣點的頭戴式設備,通常更多地被用作創建逼真數字場景的虛擬現實終端。而眼鏡型產品由于尺寸較小,信息處理功能有限,一直以來主要作為在現實場景中疊加信息的增強現實終端使用。
頭戴式設備可用于在虛擬空間中重現工廠,確認生產流程。但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除了游戲,其他用途有限”(必客家美樂有樂町店工作人員稱)。而且,能應用的游戲也與特定終端綁定,不同廠商之間缺乏通用適配性。由于產品重量超過500克,日常用途的拓展開發也進展緩慢。
另一方面,用于增強現實的眼鏡型產品,正在擴充普通消費者可日常使用的功能。美國國際數據公司分析人士指出,“顯示器、電池等多項技術革新共同推動研發競爭。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工智能”。
比如,元宇宙平臺公司的雷朋智能眼鏡產品,用戶可用相機拍攝視野內的照片,或在社交網絡上進行直播。通過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該產品還新添實時翻譯和導航功能。
該公司在2024年9月還展示了一款試驗機型Orion。它可以在視野中顯示數字技術畫面,借助人工智能分析信息,還支持手指動作操作。
其他科技巨頭也開始順應潮流變化,將研發重心轉向眼鏡型產品。谷歌2024年12月宣布,計劃開始對搭載人工智能的試驗機型進行測試。
蘋果公司除了計劃推出Vision Pro的輕量化低價版本,還正在研發無需外接設備的眼鏡型增強現實終端產品。
各公司都以眼鏡型產品為核心,再次積極投入視覺數字終端產品的研發,希望“打造下一代終端平臺”(元宇宙平臺公司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語)。盡管業界對其成為繼智能手機之后的新主流產品寄予厚望,但視覺數字終端產品仍需克服性價比、內容豐富性等諸多障礙。
谷歌于2013年率先推出的“谷歌眼鏡”,因內置攝像頭引發對侵犯隱私的擔憂,最終停售。這一十多年前出現的問題至今仍未得到解決。(編譯/沈紅輝)
(審核:歐云海)